首頁 雜說 槓桿的力量

槓桿的力量

by sunyikun0729
0 建議 369 閱覽次數

前言

古希臘集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與工程師為一身的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 287 ~ 前 212 年)曾經說過: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移動地球。」

(Give me a place to stand on, and I will move the Earth.)

阿基米德

比起阿基米德,我也想有一個好的槓桿來「舉」起我的生活。

讓我能「買東西不用看價錢」

買東西不用看價錢

畫了畫我的夢想板,算一下這樣的生活,發現這要有足夠的錢才行。

那我有什麼機會可以達到呢?

目的地到達的方式

聽過朋友說,如果要去一個地方,你會選擇「走路」、 「騎車」還是「搭高鐵」?

雖然都會到達相同的目的地,但是所花的時間差異很大。

我知道我需要一個改變的契機。

偶然在一次閱讀完《富爸爸,窮爸爸》後,瞬間明白我需要的是一種能「槓桿」生活的方式。

「槓桿」不只是一種物理學原理,讓我們考考試回答問題而已。

槓桿的使用更是一門生活科學。

國中有學過「槓桿原理」,書上告訴我們一根長棍子再加上一個支點、施力點,就能利用最小的力量去挑動大重量。

簡單而言,槓桿的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槓桿原理

槓桿的力量

要能翹起「自己嚮往的生活」,我們可以借助三種力量:

一、借錢創造槓桿

銀行最常做也是會做的事情—把你存在銀行的錢借給別人(Other People’s Money,OPM)進行槓桿操作生錢。

你跟銀行借了 100 萬,假設貸款年利率是 5 % ,那麼意思你知道在這一年裡至少要產出 105 萬的營業額(先不算各式各樣的稅),5 萬就是給銀行賺的錢,算是當它幫你的報酬。

而你借出的 100 萬就可以去做任何投資,槓桿出超過 100 萬的事情來。

而華人最愛的投資標的就是「房地產」。

小時候玩過大富翁遊戲,一個綠色的小房子慢慢累積變成一個紅色的大房子。

大富翁遊戲

房地產投資

也不只是華人,因為《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作者也是靠這個方法致富。

不說不知道,全世界最大的連鎖企業麥當勞(McDonald’s)也是,可以參考王文華寫的這篇文章

房地產與利率關係

摘自鏡週刊這一篇文,可以看出台灣 50 年來投資房地產的不敗定律。

「有土斯有財」這個觀念只要還存在,有錢就是投入房產就沒錯。

這 50 年當中有許多房地產投資客運用房地產的知識獲取了很多財富,他們抓到了屬於這個時代的財富紅利。

例如《小資族大翻身》的作者邱愛莉,靠著投資房地產因而創造財富。

邱愛莉

搞房地產的重點之一就是你的租金收入必須大於每月的房貸,讓房子能夠自己養自己,不用自己貼錢來養房子。

當然我們也可以借錢來投資房地產。

不過這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而且本金需求極大,一般人要擁有第一間房產就經歷人生賺錢的黃金期。

而且現代年輕人的薪資不像爸媽那輩可以有倍數成長,光要 COVER 掉日常支出就差不多了,所以要靠這個翻身太難。

因為這是個很吃資本和內線的遊戲。

一般人比較有機會的,還是要靠創業。

辦企業創造槓桿

另外一個就是買別人的時間(Other People’s Time,OPT)借別人的力,指的是聘雇別人來替自己的工作。

就是自己成立一間公司,一雙手賺不夠然後雇人替自己做事,也就是「創業」。

台灣人算是全世界最會也最愛「創業」的一個國家,以小搏大的本事很厲害。

不管你要開飲料店、咖啡店還是開工廠,就是要運用大量人力,都屬於人力的槓桿力量。

開店

當你每個月聘僱一個月薪 4 萬的員工而這個員工每個月能夠替你帶來 4 萬以上的收益,那麼聘僱這個員工就是值得的。

不過創業就像基金廣告的台詞一樣,「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把「基金」改成「創業」念一次都差不多。 

創業其中一個最大的變數也是「人」,可以說「成也是人敗也是人」。

又因西元 2019 ~ 2022 年這三年的疫情的關係再加上美中兩國的博弈,各大公司對於西元 2023 年的景氣都不太樂觀。

《天下雜誌》在這一篇統計了西元 2022 年各大公司裁員的人數加總就超過 15 萬人,是西元 2021 年的 10 倍。

而在西元 2023 年 1 月份,《華爾街日報》報導亞馬遜(Amazon)公司也宣布要裁員 18000 人;另外全世界最大的商業軟體公司賽富時(Salesforce)也在 4 日宣布將裁員 10 %, 達到 8000 人之譜。

美國大裁員

許多拿專業性職業工作簽證(H-1B)的外國人士必須盡快找到新工作,否則將被迫離開美國。

這些跨國公司裁的不只有在美國工作的人,裁員潮的漣漪將擴散到全世界。

未來可以說是人力非常散亂的時代。

倘若來不及運用「房地產」來幫你槓桿財富,疫情變動下也不敢貿然大舉請人來幫你槓桿財富,那我們還能靠什麼翻身?

三、創造屬於現在的槓桿

第一步:斜槓(slash)—加強你本身的能力

在西元 2022 年年末中國又封殺一個新名詞—「人礦」。

此詞用來在疫情下的自嘲,其含意為「人不過是一種被消耗的資源,被別人支配著。」

想一想事實上也真的辛酸,只要你去領別人薪水的就是人礦,不管頭銜再高你也只是老闆的資源與資產。

他隨時可以冷凍你,你還會感謝他沒有裁掉你,因為你不是主體,你的努力只是成就老闆的收入。

你只是幫助你老闆致富的手段「之一」,而非他苦心計畫中的目的。

他可以沒有一定要為你的福利著想,如果他可以用軟體取代你,他絕對立即去買那一個軟體。

他也不是為了你的成長與快樂而請你來工作,而是為了他未來的自己成長與快樂而請你。」

遇到好老闆是你的運氣好,其他的就是「打工仔」的命運。

所以為了自己的將來著想,「斜槓」已是必然的趨勢。

《下班後的黃金8小時》的作者羅伯.帕格利瑞尼(Robert Pagliarini)認為人生中許多重要的經驗都在剩下的八小時發生。

如何用這八小時來豐富生活,我們必須了解並決並如何善用。

「斜槓」這個概念出自於《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Marci Alboher)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的著作。

她在書裡面提到,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開始藉由多重收入、多重職業來體驗更豐富的生活(國外);補充不足的開銷(國內)。

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的職業,於是「斜槓」就變成了這些人的代名詞。

《斜槓青年》作者 Susan Kuang 也在書中提出了五種斜槓青年的組合:

  • 穩定收入+興趣愛好的組合
  • 右腦+左腦的組合
  • 大腦+身體的組合
  • 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的組合
  • 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雖然作者說斜槓是多元的,不過我以自身的經驗來說:

以自身能力往旁邊相關的生態延伸才能讓能力發揮更大進而得到複利的效果。

以我自己舉例其實我跟作者一樣,圖文創作都是集中往「知識類型」發展。

寫作與創作

以創作來說,寫字是最容易下手的。

本身就是一門基礎功夫。

把你懂得的知識從輸入化為輸出,透過自身的理解分享給其他人知道。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作者為百萬微信訂閱者的知名香港自媒體人陳立飛(Spenser)在內文提到,寫作能提高影響力。

作者認為現今世界有兩個特點:「流量為王」「認知為王」

某種程度來說,這兩點的重要性甚至超過專業性。

這兩點所構築的是一的人的個人品牌話語權

假如你能靠寫作逐漸寫出自己的知名度,那麼未來就有可能有人找你出書、教學、演講…等等。

第二步:善用社群資源—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在創造槓桿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善用社群資源,例如成立粉絲團、經營 Medium、Instagram 與 Youtube 等等。

這些社交媒體只要用心經營,都可以拿來替自己創造更大的槓桿。

例如蔡阿嘎、阿滴崛起於 Youtube,Papi 醬崛起於微博、羅胖崛起於優酷/微信公眾號…等等。

以 Blogger 來說,部落客靠的是在部落格平台上發佈優質文章,來建立自己的讀者,這群讀者又能帶來流量,最終替部落客帶來廣告收入或業配收入。

以 Youtuber / Instagramer 來講,隨著 Youtube / Instagram 的粉絲群越來越多,最終就能替自己創造業配收入。

放大我們的創作,擴大我們的影響力,讓我們的工作成果能讓更多人被看見。

第三步:聚人就能聚財—開啟自己的鈔能力

這是個危機也是個轉機。

在行銷界知名的武松殿/扒扒飯品牌創辦人李子建(Mocoo Lee)在其個人臉書有一天寫了一篇內容,我看完非常有感。

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

這些被裁掉的人力如果你有辦法整合的話,這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對於人口槓桿的運用,我建議大家學習利潤中心大量外包這兩種模式。

由於現在式非常自我的時代,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買房已經沒有什麼希望之下,追求的更是自我實現,自己的事情比公司的事情還要重要。

在這樣的背景下面,老闆要換個角度來著想,更要以成就他人為主軸來經營企業。

所以利潤中心制剛好補上這個缺口,自己的利潤自己賺,公司是個平台是個舞台,讓大家發光發熱,所有的利潤都能夠共享。

這樣你就能找到非常多的合夥人,你就不會缺少中高階層的人員來跟你合作。

再來就是外包兼職制度,我覺得目前是運用外包兼職最好的時機,因為這幾年疫情的影響,所有人都能接受遠端工作這件事情,已經變成一種常態性工作方式。

所以越來越多人斜槓跟兼差,如果你的觀念能夠轉變過來,你就能跟更多的自主營運商合作。

你能用非常變動的成本來跟一堆人合作,你合作的對象可能是別家公司的王牌設計師、也可能是某個科技公司的主管、也可能是別家公司的XX長。

把別人公司的員工整合成你的,這個思維真的非常強大。」

雖然這是講疫情後如何做生意,但是對我們從事如新這行業 10 多年來說,再也熟悉不過了!

因為我們在做的就是聚集一群各有專長的精英一起創造不一樣的未來:

復仇者聯盟劇照—復仇者集結

疫情下的轉機

分潤機制

「利潤中心制剛好補上這個缺口,自己的利潤自己賺,公司是個平台是個舞台,讓大家發光發熱,所有的利潤都能夠共享。」

這句話提到分潤機制,簡單講就是抽傭(Commission System)。

例如將商品放在他人店中寄賣時,對方每銷售一件可以抽幾 % 費用;或是店家與網紅合作時,網紅每帶來一筆訂單,就能收取該訂單幾 % 的費用。

還有我們常聽到的團媽,團媽也是依靠抽趴獲利;《商業周刊》在這一篇甚至認為將近有 1800 億的市場規模,還是電商龍頭 momo 2021 年營收的兩倍。

團購加一

可以預知未來你吃的、用的甚至身上的每一寸都可以跟廠商做連結,就像計程車司機後座位、職棒選手與外送員後背包置放廣告一樣。

相對於如新,當朋友成功透過你的分享連結購買產品,即可賺取 5 ~ 20 % 分享獎金喔!

獎金三步驟之一

合作代替競爭

「你能用非常變動的成本來跟一堆人合作,你合作的對象可能是別家公司的王牌設計師、也可能是某個科技公司的主管、也可能是別家公司的XX長。」

這句話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與他人一同合作,建立可兼職的銷售團隊。

自己的弱項如何透過與強者合作,提升自己的競爭實力,加快成功的速度。

這是運用之前美國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前董事長小約翰.史密斯(John F. Smith Jr.)提出的一套理論叫做「史密斯原則」,即:

如果你不能戰勝他們,就想辦法加入他們。

從「網內互打」變成組「國家隊打國際比賽」,這正是史密斯原則的精髓所在。

所以我們真的是在「招募人才」,絕不是在「拉人墊背」,這種情況不會在我這邊發生。

相對於如新,當朋友成功透過你的分享學會銷售產品,即可賺取 5 ~ 20 % 建構獎金喔!

獎金三步驟之二

這裡不會介紹詳細的獎金制度與內容,畢竟第一步要先喜歡產品也有相同理念才有接下去的可能性。

單獨想要靠制度賺錢的不長久。為了錢來就會為了錢走,哪邊好賺就往哪流。

最終的目的

回來一開始的設定:

我希望是過上「買東西不用看價錢」的生活。

而為了達成這種趨近於「財務自由」(Financial Independence 或稱 Financial Freedom)的理想所以想辦法得到足夠的現金流。

在《現金流為王》作者,地產私募基金「星匯資本集團」創辦人兼投資總監陳建中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

「財務自由」概念中最重要的原素並不單單講求今天被動收入的多與少,更重要的是被動收入的可持續性和增長能力

  • 利差要有一定的空間;
  • 利差要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 使用槓桿投資的資產價格具良好穩定性。

真正的專業投資者作大額投資會非常重視多元現金流(Cash Flow),因為只有多元化持續定期產生現金流的資產才是真正「有數得計」的投資。

價差與賺現金流分別

有錢的人無須為了賺取額外(Marginal)的異常收益(Abnormal Return)而去冒更多額外的風險。

「炒價投資(投機)」的大部份人在一段時間後都會發覺自己的投資表現有贏有輸,投資表現波動較大,到頭來得個吉,輸了時間。

而對於專注於現金流投資的人來說,時間是回報的重要因素(回報=本金X時間X回報率)。

這就是兩種投資者最大的分別。

而且還要小心魔鬼在身邊:

你想要他人的利息,他人要你的本金。

轉載自Mr.Market 市場先生

銀行年息才不過 2 % ,動不動就給你 10 % 利,這麼好賺為什麼他自己不去銀行借錢就好,非得抓你進來?

想一想就知道,不要被一時沖昏頭。

機會一直在,只是用甚麼方式降臨;而你又能抓住多少呢?

參考資料:
01.Houese123/邱愛莉/opm+opt+oph,創造風格地產傳奇
02.伊所欲言/伊森/富人致富的秘密:一切都是槓桿
03.Starman 投資世界/陳建中/槓桿的意義
04.Starman 投資世界/陳建中/投資心法篇︰「貪心」與「知足」的藝術
05.Starman 投資世界/陳建中/槓桿的藝術
06.Mr.Market 市場先生/許繼元/10個方法學會分辨詐騙投資案!你要他的利,他要你的本,這才是真相

延伸閱讀:

喜歡我寫的內容嗎?
請點選加入如新保健品專家ageLOC坤專區告訴我你的感想與評論 👇👇👇👇

想第一手接收產品快訊與科學新知嗎?
有搭配如新保健品問題想問嗎?
請點選加入如新保健品專家ageLOC坤專區做諮詢 👇👇👇👇

You may also like

本網站使用 cookie 來改善您的體驗。 我們假設您對此沒有意見,但如果您不想要的話,您可以選擇退出。 同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