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抗衰老保健 長期生酮飲食無法抗衰老,還會加速老化

長期生酮飲食無法抗衰老,還會加速老化

by sunyikun0729
0 意見 1.5K 閱覽次數
ketodiet

前言

168 間歇性斷食法(16:8 Intermittent Fasting)與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是目前全球最火紅的兩種減重方法。

168 間歇性斷食有重量級期刊《細胞》(Cell)背書;

幾年前包括葛妮絲.派特洛(Gwyneth Paltrow),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和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等名人都將生酮飲食視為一個十分有效的減肥方案,也讓生酮飲食變得越來越受歡迎,但是:

生酮飲食有這麼好嗎?

這方法適合所有人嗎?

長期」使用這樣的方法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對這些疑問在西元 2020 年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代謝》(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指出,請不要「長期」執行這項飲食計劃,因為它將會傷害你的身體。

另外來自美國責任醫師協會(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PCRM)等五大研究機構對生酮飲食進行了全方位評估,也在西元 2021年 發表於《Frontiers in Nutrition》期刊上。

作者指出長期堅持生酮的飲食策略不僅無法起到減肥作用,還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疾病,對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身體能量來源

我們的身體獲得能量來源簡單分為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肪。

能量來源
能量來源

什麼是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

生酮飲食跟一般飲食的不同處,它是一種以極低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質加高脂肪攝入為特點的飲食策略。

其最經典的分配方案是每日膳食脂肪為蛋白質加碳水化合物的 3 ~ 4 倍左右,碳水化合物攝入佔總能量 5 ~ 10 % , 每日限制在 50 克以下,每餐的蛋白質必須限制在 30 克以下,每日不超過 140 克(相當於 700 克肉類)。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都被限制的極低,有些還強調脂肪供能甚至超過 80 %。

這種飲食策略目的在於誘導生物體進入酮症( Ketosis) 狀態(血液中酮體含量在 0.5 ~ 5 mmol/L 之間,不會產生中毒情況),使用酮體作為葡萄糖的替代能源。

生酮飲食與其他差別
生酮飲食與其他差別

「生酮飲食有利於減脂」的邏輯

生酮飲食可以通過限制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式,迫使身體使用酮體和脂肪酸供能。

如果這種供能模式被身體適應,那麼體脂肪就會成為身體優先選擇的能源。

換而言之,使用生酮飲食,你的身體就會成為一部專門燃燒脂肪的機器。

酮症(Ketosis)與營養性酮症(Nutritional Ketosis)不同點

大學生物課有教過,生物體在斷食狀態下,部分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會被肝臟轉化為酮體(Ketone Bodies) 當作身體的替代能源。 而當酮體在血液中濃度增加,我們稱為酮症(Ketosis)。

營養性酮症(Nutritional Ketosis)就是在攝食情況下,若要生物體優先分解脂肪產生酮體供能,則需要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降低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並同時增加脂肪的攝入。

在沒有攝取醣份的狀態下,由於大腦以及其他一些器官無法使用脂肪當作能量,所以肝臟會代謝掉脂肪,轉化成酮體。

一般飲食我們身體也會製造出酮體,只是製造的量很少不足以達到營養性酮症的濃度。

而生酮飲食吃低醣高油就是刻意要讓身體待在營養性酮症的時間長一點,讓血酮濃度高一點(利用脂肪燃燒產生能量),而確定身體燃脂的效果,進而達到減重的目的。

營養性酮症
營養性酮症

生酮飲食應用範圍

癲癇治療

癲癇病童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可藉由藥物來減輕或完全控制病情,少部份癲癇病童對藥物反應不佳,可利用生酮飲食療法來扭轉人生。西元 1911 年法國醫師 Gulep 首次將此法用於癲癇病童。

西元 1921 年紐約長老教會醫院的一位內分泌專家 Henry Rawle Geyelin 醫師,在美國醫學會年會述說他持續四年觀察一位親戚小孩的癲癇醫療經驗。

家屬親眼看到服用當時唯一的藥物溴鹽與最新的藥物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都仍無法控制癲癇發作,而且還飽受不良反應。

家長在失望與無助之餘,最後只能選擇到位於密西根州 Battle Creek 的 Macfadden 療養院求助。

在 Conklin 醫師指導下,出乎意料之外,第二天之後,癲癇發作居然停止,而且持續了二年,甚至停止治療後竟然也完全不再有發作。

癲癇病患中約有 30 % 的患者無法通過藥物降低發病率, 生酮飲食有效可能原因是患者體內神經元細胞對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而補充足量酮體可以直接為神經元細胞提供能量。

此外還能降低癲癇患者大腦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的含量,增強抑制大腦不正常放電的 γ-氨基丁酸(Gama-AminoButyric Acid,GABA)合成,這可能對維持癲癇病患腦部神經網絡正常活躍度有重要意義。

癲癇治療
癲癇治療

體重管理

這種飲食方法在短期能通過降低飢餓感、抑制食慾及改善脂肪氧化代謝來控制體重、降低肥胖的作用。

研究顯示生酮飲食在迅速減重的背後,是你的全身脂肪量數據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也就是說,你減去的並不是脂肪,而是水分、蛋白質及糖原等非脂肪組織。

在西元 2017 年國際期刊發表的一個分析指出,統計了 32 個對比「低碳水(包括生酮)和等熱量等蛋白高碳水」的研究,並未發現低碳生酮飲食有消耗和減脂方面的優勢:

在另一個極度精密設計的研究中,同樣沒有發現生酮飲食的優勢,反而觀測到一點劣勢:

兩大列標題中,BD 指的是一般飲食(Baseline Diet),KD 指的是生酮飲食。

下方指標中,BW adj 和 DXA adj 分別指加權了體重和體成分的消耗指。

可以看出,各個數據的變化都不明顯。

加權了體重和體成分的總消耗 EE,和睡眠消耗 SEE,在生酮飲食下多出了 100 大卡。

有可能是因為酮體隨汗液尿液流失產生的多餘消耗,但研究者也說這個變化範圍是在實驗方法的誤差範圍內,也就是說他們無法確認這 100 大卡的多餘消耗一定是真實存在。

但是生酮飲食下的運動消耗(PAE 和 SPA)反倒變少了一些。RQ 值減少,說明身體燃燒了更多的脂肪,但顯然生酮飲食下受試者也攝入了更多的脂肪。

一般飲食與生酮飲食能量差異

再看受試者的體重和體脂肪變化,註意這個研究並沒有刻意製造熱量差,只是嚴格規定飲食和記錄攝入,體重下降無意的出現的結果,並且體脂肪最終下降的程度也很小,只有1kg:

圖 A 是體重,圖 B 是體脂肪。

可以看到一般飲食切換到生酮飲食後,體重迅速下降了一塊,然後趨於平穩,這就是傳說中的水體重下降,別忘了生酮飲食只含有一般飲食 10 % 的碳水。

然後是體脂肪變化,在進入生酮飲食前兩周,體脂肪下降的速度反而減少了一些,這充分說明RQ值的降低,雖然使身體燃燒了更多的脂肪,但並沒有真正加速體脂肪的減少。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這個階段的胰島素水平顯然隨著碳水的大幅度減少而下降了,但是這並沒有對體脂肪減少帶來任何幫助。

一般飲食與生酮飲食體重跟體脂變化

生酮飲食要求低碳水,而碳水食物是很多人主要的食物來源,一旦限制了碳水,就自動減少了熱量攝入

此外低碳水也會在早起帶來一塊水體重下降。

結果就是你去按生酮飲食的吃法吃,自然就少吃了很多食物而產生了熱量差,自然會見到減肥效果。

糖尿病

由於碳水攝入量極低,生酮飲食被認為能很好維持血糖水平,有助於改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色素 ( Glycated Hemoglobin,HbA1c ) 、空腹血糖值及胰島素敏感性等。

但這樣的改善效果只是曇花一現,過一段時間後又回到了一開始數值。

因為實驗中所有的受試者是在監控下執行,患者的飲食、用藥、胰島素都是控制好的。

在現實生活,糖尿病患可能會有用藥、胰島素狀況的改變,還有自身的自制力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總結

當體內酮體過多時,很容易造成血液中 pH 值呈酸性,造成酮酸中毒(Ketoacidosis)。

酮酸中毒的症狀包括呼氣有水果味、噁心、嘔吐、呼吸急促、脫水等,若嚴重甚至會昏迷、死亡。

因此生酮飲食需在醫療人員監測下才能進行,一般人不建議進行生酮飲食,想要減重、抗衰老透過其他方法更好。

參考資料:
01.Peeta/什麼是生酮飲食?
02.陳俊旭/生酮飲食就是大口吃肉?4種NG狀況你該注意
03.早安健康/林世航/生酮飲食功效副作用全解析!營養師示範一日生酮菜單
04.運動星球/David/長期生酮飲食會有負面影響!耶魯大學指出跟這個細胞有關
05.社團法人台灣癲癇之友協會/蔡景仁醫師/【醫療專題1】話說「生酮飲食」治療癲癇的演進 【Medical Article 1】Talk about Ketogenic Diet
06.今周刊/田宛容營養師/生酮飲食能治療糖尿病嗎?
07.早安健康/史考特醫師/生酮飲食能減重的5個真相!史考特醫師:多數都不只生酮飲食能辦到…
08.知乎/船長/为什么说生酮饮食就是一场骗局?
09.知乎/時光派/五大机构联合发声:别再生酮饮食了,长期坚持危害极大!
10. Emily L. Goldberg, Irina Shchukina, Jennifer L. Asher, Sviatoslav Sidorov, Maxim N. Artyomov, Vishwa Deep Dixit, 2020. Ketogenesis activates metabolically protective γδ T cells in visceral adipose tissue. Nat Metab. 2 (1): 50-61.
11. Lee Crosby, Brenda Davis, Shivam Joshi, Meghan Jardine, Jennifer Paul, Maggie Neola and Neal D. Barnard, 2021. Ketogenic Diets and Chronic Disease: Weighing the Benefits Against the Risks. Frontiers in nutrition. Front Nutr. 8, 702802. 
12. Kevin D Hall, Juen Guo, Amber B Courville, James Boring, Robert Brychta, Kong Y Chen, Valerie Darcey, Ciaran G Forde, Ahmed M Gharib, Isabelle Gallagher, Rebecca Howard, Paule V Joseph, Lauren Milley, Ronald Ouwerkerk, Klaudia Raisinger, Irene Rozga, Alex Schick, Michael Stagliano, Stephan Torres, Mary Walter, Peter Walter, Shanna Yang, Stephanie T Chung ,2021. Effect of a plant-based, low-fat diet versus an animal-based, ketogenic diet on ad libitum energy intake. Nat Med. 27(2):344-353.
13. Christopher D Gardner, Alexandre Kiazand, Sofiya Alhassan, Soowon Kim, Randall S Stafford, Raymond R Balise, Helena C Kraemer, Abby C King, 2007. Comparison of the Atkins, Zone, Ornish, and LEARN diets for change in weight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among overweight premenopausal women: the A TO Z Weight Loss Study: a randomized trial. JAMA. 297(9):969-77.
14. William S Yancy, Marjorie Foy, Allison M Chalecki, Mary C Vernon and Eric C Westman, 2005. A low-carbohydrate, ketogenic diet to treat type 2 diabetes. Nutr Metab (Lond) 2: 34.
15. Eduardo Vilar-Gomez, Shaminie J Athinarayanan, Rebecca N Adams, Sarah J Hallberg, Nasir H Bhanpuri, Amy L McKenzie, Wayne W Campbell, James P McCarter, Stephen D Phinney, Jeff S Volek, Naga Chalasani, 2019. Post hoc analyses of surrogate marker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and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a digitally supported continuous care intervention: an open-label, non-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BMJ Open. 9(2):e023597.
16. C Colica, G Merra, A Gasbarrini, A De Lorenzo, G Cioccoloni, P Gualtieri, M A Perrone, S Bernardini, V Bernardo, L Di Renzo, M Marchetti, 2017. Efficacy and safety of very-low-calorie ketogenic diet: 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1(9): 2274–2289.
17. Kevin D Hall, Juen Guo, 2017. Energetics: Body Weight Regul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Diet Composition. Gastroenterology. 152(7):1718-1727.
18. Kevin D Hall, Kong Y Chen, Juen Guo, Yan Y Lam, Rudolph L Leibel, Laurel Es Mayer, Marc L Reitman, Michael Rosenbaum, Steven R Smith, B Timothy Walsh, Eric Ravussin, 2016. Energy expenditure and 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after an isocaloric ketogenic diet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men. Am J Clin Nutr. 104(2):324-33.

喜歡我寫的內容嗎?
請點選加入如新保健品專家ageLOC坤專區告訴我你的感想與評論 👇👇👇👇

想第一手接收產品快訊與科學新知嗎?
有搭配如新保健品問題想問嗎?
請點選加入如新保健品專家ageLOC坤專區做諮詢 👇👇👇👇

You may also like

本網站使用 cookie 來改善您的體驗。 我們假設您對此沒有意見,但如果您不想要的話,您可以選擇退出。 同意 閱讀更多